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景点 >
Dec 09, 2020

万川毕汇 平湖之州(2)

虎形钮是巴文化的一种呈现,既体现着巴人对虎的崇拜,也蕴含着巴人的祖源记忆。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巴人首领廪君死后,“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之。”

而虎钮錞于上的纹饰,则记录了两千多年前的巴人生活,被称为“巴蜀图语”。羽人乘舟击鼓纹就是其一,它和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等器物上的符号文字属同一类。

三峡博物馆文博研究馆员彭学斌博士认为,船和羽人的纹饰,反映了巴人原始的交通出行方式;鸟纹、鱼纹、手心纹等,则代表了巴人传统的渔猎经济模式,那时人们主要依靠打渔、狩猎、采集为生。这些图案的组合,体现了远古巴人天、地、生、人和谐共存的理念。

彭学斌认为,这件虎钮錞于是巴文化最杰出的代表,它的精良工艺和历史意义,以及它对巴人“质直好义”精神的体现,都诠释了巴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其羽人乘舟击鼓纹,被用作重庆市第四届运动会会标、万州区市民广场园林图标;重庆文物考古所、万州区博物馆也分别选用手心纹和白虎纹作为所标和馆标,彰显了心手相连、勇猛顽强的人文精神。最近,三峡博物馆以虎钮錞于为原型,推出文创产品“溯·原”,让这件神秘的文物,穿越两千多年,走出博物馆,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西山碑》现万州最早广告语

黄庭坚书法杰作《西山碑》,被誉为“海内存世,黄书第一”。其中,“林泉之胜,莫与南浦争长者也”一句,将万州自然生态之美广而告之。

2010年,北宋文学书法“大咖”黄庭坚的《砥柱铭》墨迹,被拍出4.368亿元人民币的天价。《砥柱铭》是黄庭坚晚年大字行楷书风格确立之初的开山之作。落墨《砥柱铭》5年之后,黄庭坚来到万州,游览西山,书写《西山题记》,镌刻于岩石,俗称《西山碑》。

《西山碑》笔意老辣,神韵绝俗,集黄庭坚晚年风采之大成。书法界认为,《西山碑》当与《砥柱铭》媲美,且尤甚。

公元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黄庭坚因受新党排斥,谪贬为涪州(今涪陵)别驾、黔州(今彭水)安置,后又移居戎州(今宜宾)。

1100年,哲宗去世,徽宗继位,56岁的黄庭坚奉诏复官,于当年12月乘船东归。

次年2月底,黄庭坚途经万州(时称南浦),南浦太守高仲本和友人谭处道一起陪同黄庭坚游览西山。但见山麓鲁池清澈,竹柏丰茂,亭榭环绕,僧舍点缀,美不胜收,黄庭坚心旷神怡,文思泉涌,在万州古八景之一的“鲁池流杯”(今高笋塘流杯池)宴饮时,即兴写成《西山题记》,后刻于碑上。

黄庭坚在《西山题记》中,发出“凡夔州一道,东望巫峡,西尽存阝马阝,林泉之胜,莫与南浦争长者也!”的感叹。这里的“存阝马阝”,就是今天的宜宾。也就是说,在黄庭坚看来,上自宜宾,下至巫山,自然风光数万州最美。黄庭坚在900多年前为万州书写的这句“广告语”,证明万州自古以来就是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西山题记》为黄庭坚晚年三件代表作之一,是其现存题刻中篇幅最长、字数最多的一件,慕名前来观赏者络绎不绝。咸丰七年(1857年),曾国藩的学生冯卓怀来万任知县,并将此记石刻拓片送呈其师。曾国藩十分欣赏,赞其为“海内存世,黄书第一”。

黄庭坚所写的西山,又称西岩,就是现在的太白岩。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西岩与人下棋,突然一只五彩金凤口衔金酒壶,乘着绚丽的晚霞,从天边径直飞落在李白的棋盘旁。正在众人惊诧之时,李白却神态自若,一手执棋子,一手举酒壶,仰头一饮而尽,而后捋着胡须,仰天大笑,把酒壶向空中一抛,便骑着金凤杳然而去。从此留下“谪仙醉乘金凤去,大醉西岩一局棋”的千古佳话。李白对弈的西岩从此名为“太白岩”,沿袭至今。

李白之后,慕名前来拜谒的文人学士络绎不绝,万州也因此成了文人骚客驻足流连的胜地,古今文化名人在万州留下了大量诗文名篇,也为这片土地深植了文化艺术的基因。《我为少男少女歌唱》的著名诗人何其芳,在这里舒展了第一声歌喉。

三大元帅与星火燎原

对万州而言,1926年是一个风云际会、沧海横流的年份。这一年,朱德、刘伯承、陈毅先后奔赴万州,组织领导革命斗争。

1926年8月,朱德受中共中央派遣、陈毅受中共北方区委派遣,先后抵达万州,动员驻扎在万州的四川军阀杨森脱离吴佩孚的军阀系统,投入国民革命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