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划出樵香,生起炉火的画面似乎只有在电影场景里才能看到,外焰在玻璃门后跃动,时不时有火星子迸出些曲线,锥形的烟囱不知通向哪一片天空,如果在室外应该会羡慕这个炊烟袅袅的人家吧。围炉取暖的时刻,是多么适合闲聊少女的心事,有人添柴,有人聆听,有人窜进了回忆。拖鞋板儿在石制的楼梯上敲打出清脆的节奏,宽敞的空间又把这声响扩散。如果恰巧楼下的厨师在打蛋,泳池的平静被打破,阳台的躺椅嘎吱摇晃,那么生活的琐事也会变得有趣。
昼夜的温差,好像给了我们开趴的理由。小镇上的杂货店或许几里才有一个,我么这一顿晚餐估计把一天的供给消耗了大半。泳池旁的烧烤炉,是热心房东给我们的惊喜。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最能补回一天的元气;蘑菇去蒂淋上油,只需原味就能吮到醇厚的森林气息;青椒籽在茄子的横截面摊开,各种粉末腌制以后,硬是把蔬菜加上了荤菜的肥美。当地的Cisk啤酒或是仙人掌气泡酒,仿佛也是使用了原始的酿造方式,尝尝鲜,味道也就是其次的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马耳他 的夜,温度从来都是由人决定的。
优雅的本质是什么?一定是传统。而我见过最优雅的餐厅,也是一家传统的 马耳他 餐厅。从1964年开始,Ta’ Marija就是 马耳他 美食界的翘楚。从最早的北约部队,到各级船员、官员,再到现在各国的游客,老店仿佛在熬一锅历史的浓汤,越到后来越是香味四溢。木条被不规则地钉在石头墙壁上,上面是随意摆放的油灯和花草。每桌的花瓶里都插着一朵小红花,摆放在白色蕾丝的桌布上,一下子有了这一餐的品质。弹唱的老人是顽皮的孩子,唱着唱着便会来一句轻佻的咂嘴声,仿佛自己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唱首情歌给她听。
前菜是标准的 地中海 风情,特调起泡酒搭配各种腌菜,不论是豆泥的香糯还是蜗牛的肥厚柔软,都是为大餐调节出一个百搭的胃。炖兔肉源于 马耳他 人追求权力的平等,现在已成为岛国的特色菜。金黄的表皮下是炖到酥烂的肥瘦相宜,月桂叶、丁香、葡萄酒浸过肉汁,野味的粗犷摇身变为佳肴的精致。店主一身剪裁得体的琥珀色裙子,黑框眼镜背后是难掩的睿智与喜悦,“We are really proud of the restaurant since it’s always the best restaurant in Malta”,餐厅的历史轮廓就在她缓慢的语速下帧帧道出,你坐在这里用餐,好像也不小心参与了故事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