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景点 >
Oct 16, 2020

隐匿在繁华深处的8个上海老弄堂

“站一个至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王安忆《长恨歌》

北京有胡同,上海有弄堂。上海不仅有着繁华时尚、灯红酒绿的夜生活,还有老上海平凡的弄堂故事。

上海的弄堂文化一直印刻在几代上海人的记忆中,你还记得多少?

是狭窄巷子中凌乱飘着花花绿绿的衣服,还是公共厨房里传来炖鸡的香气?

每一条弄堂,都藏着几代的沧桑与变迁,纵使年华逝去,高楼林立,仍有些弄堂守候在那里,留给上海一段“五味杂陈”的记忆。这一次,就让乐乐带着你一起看看这8条上海的老弄堂,寻觅独属于这座城市的平凡与烟火气。

1、隆昌公寓

“包租婆,怎么突然没水了!”相信星爷的《功夫》里的这一幕无人不知吧。

隆昌公寓就像是电影里面的猪笼城寨的翻版:整个公寓像一座古罗马斗兽场似的方筒形建筑,中间是一个像广场那样宽敞的院子,被周边呈土灰色的五层楼房团团围住,犹如“围城”一般。

隆昌公寓的构造中,居民们最自豪的要数双排两米多宽的楼梯,气宇轩昂地矗立在大院的南北两侧。别看现在公寓有些破败,但这曾经是上海乃至中国首先使用煤气和自来水的住处。

隆昌公寓至今还保留着浓浓的市井味,狭小的空间里,随处挂着衣服,家中的厨房基本都移到了室外的公共空间里,走廊拥挤不堪。但这并没有磨掉居民们对生活的热爱。隆昌公寓里居住的大都是已退休的老人,他们在走廊养着心爱的花花草草,阿婆摇着孔明扇,阿公端着掉漆的茶杯,坐在通风口吹吹风,或闭目养神,或聊天打牌,哪家吵架了,几乎整座楼都能听见,很有生活气息。

来隆昌公寓的话,注意放轻脚步,尽量不要用相机打扰了居民们的正常生活。这里每一个房间都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故事,尽显旧上海的小市民百态,记录着老上海的一代蜗居史。这些只需你用心体会就好。

地址:隆昌路362弄

交通方式:乘地铁12号线至隆昌路站,从3号口出来步行约450m

2、新华别墅

新华路享有“上海第一花园马路”的美誉,新华别墅则由两条呈U形的里弄互相连通,分别包括了两条弄堂——新华路211弄和新华路329弄。

它有着很长很长的历史,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条弄堂里就住着许多国家的外侨。一条不长的新华路上却错落着百余套各式花园洋房,囊括了英国、美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建筑风情。这些烙印着浓厚外国风格的洋房也为新华路赢来了“外国弄堂”的别称。

如今,光阴流逝,世事变迁,曾经的“外国弄堂”变成了“上海人家”。新华别墅的老洋房静静地掩藏在树荫下,但这条弄堂也沿袭了上海老弄堂的特点,大庭院内,人们说着上海话天南地北地侃,兴致来了还组一局牌局,充满生活气息的的凉衣架随处可见,很典型很古朴的上海弄里人家。

午后的阳光洒在斑驳的洋房墙上,一种时空交错的恍惚感扑面而来。来新华别墅走走,感受最具异域风情的上海弄堂。

地址:新华路329弄15-71号

交通方式:乘地铁10/11号线到交通大学站,从5号口出来,步行约770m

3、步高里

建成于1930年的步高里,位于陕西南路和建国西路的交界处,是上海石库门建筑的代表,也是上海保存较完整的罕见整组建筑里弄住宅。

步高里虽然没有田子坊那么出名,也没有新天地那么繁华,但它却在人们柴米油盐的生活中还保留着一丝考究的西洋遗风,弄堂口中法文双语的中式牌楼仿佛在诉说着步高里的不同寻常。

这个融合西洋联排房屋风格的老弄堂,至今仍记录着浓浓的老上海民俗气息。古朴风情的红墙、藤蔓缠绕的老虎窗、厚实乌漆的大门、小小的天井、杂乱无章的电线、五颜六色的晾衣场、过去居家必备的搓衣板马桶刷、各家窗口飘出的炒菜香气,这里有着最真实的上海生活原貌。

弄堂里西晒的窗户无一例外都装着红格布、可以伸缩的遮阳棚,看似有些凌乱的弄堂又在细节之中透露出了精致和讲究。

步高里还曾居住过许多名人,巴金、胡怀琛、张辰伯、平海澜等等,而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海的梦》就是在这里创作完成的。这也为这个典型的老式弄堂增添了一抹人文气息。

闲暇时来步高里随意逛逛,满满都是怀旧的味道。

地址:徐汇区陕西南路287弄

交通方式:乘地铁9/12号线到嘉善路站下,从2号口出步行约735m

4、田子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