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结束了工作后,感觉确实有些累,我便放下手头的事儿,去南山公园走走。冬天的南山,枯林寞寞,人影寂寂,夕阳斜斜地照过来,只在林稍。
追着夕阳的光,我上了半山的亭。提了提厚重羽绒服的下摆,靠着柱子坐下。四下一望,胸中一畅,没有树叶的遮挡,大半个山、小半个城,尽收眼底。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的确呀,我正好暂时了却了公事,坐到这亭子里,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分,看满天的晴光灿烂。恍惚中,黄庭坚瘦长的身影迤迤然走进亭里,朝我走来,然后竟然与我长长的影子合而为一。影子越来越长,越来越长,渐渐,最后一缕红光在柱子顶端的雀替上一闪便不见了。再看远方,正是“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暂时妄自攀附了一下古人,之后我把更多的思索放到了当下。我发现,正是这“痴儿”不能了却的公事让我换了一种看待景物的方式。比如看到南山的丛林,就会想到前些天参加的河北省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视频会议:坚决排查隐患,隐患就是事故;不要只重视春防,也要重视冬防……怎样排查隐患、什么样的林木容易失火、有哪些引起火灾的原因、如何层层部署,这些我需要学习的问题,此时都仿佛变成了实质,在渐渐暗下来的林木间徘徊。
我惊奇地发现,现在竟然可以把以前认为完全不相关的事物,比如公事和美景,融合在一起。当有了这种思维的转变,美景也有了着力点,不是飘在空中,而是脚踏实地地美丽着。
坐在会议室,从建档立卡户的档案中暂时伸了伸腰,我瞥了一眼窗外,正是夜色初临,华灯初上。深夜,走出大楼,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抬头仰望,今夜滦平,星光满天。我厚厚的雪地鞋踏在台阶上,内心充实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