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美术馆外景 记者 江 南摄
“历史的凝眸——浙江历史文化重大题材美术作品大展”展览现场
吴冠中《春》 浙江美术馆藏
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 记者 江 南摄
“水印千年启动展之湖山胜概”展览现场
与众多“老字号”美术馆相比,浙江美术馆还是“小字辈”。但正是在这十年间,浙江美术馆扎根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人文自然环境的“土壤”,精心策划品牌展览,积极引进高品质艺术,建构具有浙江地域特色的典藏体系、学术研究体系,“生长”成为国内一流美术馆。
以“中国风”为主导,助推艺术融入时代
“要在西湖边上建设一座具有‘中国风’的一流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不光在建筑风格上带着浓浓的中国风格,展览内涵上也彰显中国气质、浙江精神,以此贯通文化气韵魂魄。
讲好中国故事的浙江篇章,成为浙江美术馆的文化自觉。基于自身积淀和发展条件,有意识地将展览体系纳入几大主题:中国传统经典系列、百年浙江传承系列、世界美术引鉴系列、学术研究探索系列、典藏精品活化系列、现代艺术综合系列等。
2016年,浙江美术馆创立“东方智慧”自主策展品牌,旨在策划一场“向西归东”的精神之旅。2016年的“湖山胜概——西湖主题水印版画展”、2018年的“水印千年——中国水印版画大展”,都是这种文化气韵的集中体现。
多幅西湖主题的水印画,用传统册页的形制连缀起来,放在“w”形的特制展架上。远远看去,画的本身就像连绵起伏的水波,“波光粼粼”的视觉之美正契合画展中西湖的意象。“原来画展还可以这么‘玩’。”有观众走进“西湖水印版画主题展”展厅,不由这样感叹。
发端于中国、蕴含东方美学精神的水印版画,怎样把它1400多年的历史演变更好、更美地展现出来?浙江美术馆策展团队在展陈内容、展陈手段上都创新尝试,展品中不光有代表性的版画作品,还有雕版实物装置作品以及古籍文献等展示,调动各种手段综合展示艺术之美、景观之美和传统技艺之美。这一展览已输出到日本、捷克、德国等国展出,去年底还在香港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跨年巡展。
近年,浙江美术馆的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王铎作品展、安格尔的巨匠之路、丰子恺诞辰120周年回顾展等高质量展览,“排队”场面已成常态。像“神笔”王铎的草书魅力,吸引了国内各地赶来的观众,还有不少来自日本等国的海外观展者,有人说,“打飞的”来看都值得。“把莫高窟都搬进美术馆”的敦煌艺术展等经典展览,至今还有不少观众感念其盛况。
“助推中华文化融入当下、走向世界,这也是美术馆弘扬先进文化的努力。”浙江美术馆副馆长应金飞用诗意的表达传递这一理念,他说:“秉持浙江精神的理性光辉,叙述波澜壮阔的前尘往事,将沉落于历史长河的人文光影重投于时间之墙,让历史的故事以艺术的方式走向社会公众。”
发挥文化优势,构建近现代美术藏品体系
浙江美术馆所处的这片依山近湖的地方,沉淀了太多的历史故事。800多年前,南宋画院的画家描绘湖山胜景,成就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高峰。90多年前,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后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在西湖孤山创立,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后来的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路校舍,与浙江美术馆相隔不远,邻近处还有潘天寿纪念馆、唐云艺术馆等串珠成链。
这般深厚的文化积淀、历史传承,也成就了众多艺术大师与浙江美术馆之间独特的渊源和感情。
“想念我,就去看我的画吧。”2010年,浙江美术馆曾办过一场“东西冠中——吴冠中艺术回顾大展”,汇集大量精品画作。馆外南山路两旁,展览宣传标语上印的是吴冠中写的这句话。展览还未落幕,先生辞世的消息从北京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