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门景点 >
Jun 24, 2020

儒雅璧山 田园都市

b7901df1-a2bc-4255-95c7-15e3ba7570c4

全市保存最完好的古文庙建筑群——璧山文庙。

9bc92476-c96c-412f-9452-e9649bcef6cf

处处“花园”的璧山引得游人陶醉其间。

54a106c9-d161-46e6-bd55-14c6cb717bde

坐拥十万亩绿色蔬菜的璧山已成为主城重要的“菜篮子”。

89cabe4e-6679-407c-8673-5693ad69e371

“果园”建设带火璧山乡村旅游。

9b0a00c8-f446-4ed3-beb4-d2bbc3b3c6f8

传承璧山千年历史文化的“状元桥”。

412f0187-fbbd-41b1-90e7-657919951132

外国友人畅游璧山。

f5325a9d-e73d-4a19-b032-44c51f3c77f7

碧水青山映秀湖。

56e16dfb-86be-42c3-87ac-4ae8e21614c0

枫香湖儿童公园游人如织。

“水深云光廓,鸣橹各有适。渔艇息悠悠,夷歌负樵客。”这是诗圣杜甫诗中的璧山。

“峡水东注,鹤峰北峙,幽幽南山,为国之纪。”这是南宋状元蒲国宝笔下的璧山。

“黛山秀湖”,这是大文豪郭沫若先生口中盛赞的璧山。

璧山,自唐至德二年(公元 757 年)建制以来,文人墨客不绝于途。许多诗人、文学家笔下都曾描写过璧山的美景,它们或是巍峨雄伟,或是清幽秀丽,令人无限神往。

这座以玉璧为名的城市,千载以来一路风尘,跨古越今,虽经几撤几建,但始终无愧于玉的品质,愈发光彩照人。

崇文重教 才俊辈出

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千百年来,璧山人秉持耕读传家、诗书济世之训,崇文重教,才俊辈出。璧山以一方大美山水,滋养孕育了代代如玉君子。

据史书记载,仅明清时期璧山位居翰林者多达六人,而重庆历史上的两位状元——冯时行、蒲国宝均为璧山人。明代翰林学士璧山人江朝宗在《新建璧山县记》中说:“宋之时,人文崛起,其间若冯当可、蒲国宝联登状元,若进士则有蒲谦、王大龄辈。谚云:状元双及第,进士屡登科。此固地灵人杰之验也。”

这些灿若星河的才子大儒,如琢玉巧匠,以其毕生的才华与抱负,将璧山这方璞玉雕琢成了真正的美玉。

尝怀抗疏冯时行 太息通经蒲国宝

在观音塘湿地公园一隅有一座仿明清时代的廊桥,横卧于碧水之上,远远望去,造型精致典雅,那便是璧山人引以为豪的“状元桥”。

“状元桥”全长120米,高约10来米。桥头为牌坊式建筑,青砖红柱,三层屋檐微微上翘,在半空中划出漂亮的圆弧,气势恢宏。桥面刻有精美的祥云图案,寓意平步青云。廊桥两侧镌刻的36幅名家字画和诗词歌赋,均出自璧山历代书法大家和著名文人之手,体现了璧山千年文化之精华。

桥头灵璧石镌刻着《状元桥记》:“中华科举起于隋、止于清,一千三百年出状元五百有余,宋代之璧山独占其二,曰冯公时行、曰蒲公国宝……”

冯时行生于北宋宣和年间,他生活的年代正是金国南下侵略南宋的时候。他为了支持岳飞抗金,向皇帝宋高宗上奏,却得罪了一心卖国求和的奸臣秦桧,被贬谪到了万州做官,后又被罢官回到家乡璧山。因为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做官清廉,给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深受当时百姓爱戴,至今还受到人们的景仰与传颂,被称为“巴渝第一状元”。

南宋绍兴八年,璧山又出了一位状元——蒲国宝。史书记载他“饱饫六艺,博通经史”。由于南宋和金国连年不断的战争,社会动荡,报国无门的蒲国宝只好长期隐居璧山乡下,潜心读书。璧城街道有一个地方,叫蒲元场,就是为了纪念蒲国宝而命名的。

历史上,为纪念这两位受人爱戴的先贤,璧山民众为他们修建了祠庙、石碑、石桥等设施。据乾隆《璧山县志》记载,璧山旧有冯状元碑,在小东门内;蒲状元碑,在大东门内;二状元坊,在县城南;还有大状元桥,纪念冯时行,旧址在今大东门桥;小状元桥,纪念蒲国宝,旧址在今小东门。

漫步在如今重建的状元桥上,咏怀两位先贤,在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别有一番穿越古今的滋味。

文庙巍巍弘国学 崇文重教千古传

若说状元桥是璧山千年儒家文化的耀眼桂冠,那璧山文庙则无疑是其坚实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