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资讯 >
Dec 31, 2020

"北有白马寺,南有白马尖"——湖北大别山地质公园

近日,康辉旅行社的小编了解到湖北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正式获批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成为湖北省继神农架之后的第2个世界地质公园,也是中国的第37个世界地质公园。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创建,历时12年之久。

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横跨罗田、英山、麻城三地,总面积2625.54平方公里。公园雄奇险秀的风光、优良的生态、厚重的历史和极高的科普价值,让全球惊艳。作为中国中央山系地质-地理-生态-气候分界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有4个世界级、5个国家级、21个省级和23个地方级地质遗迹点。保留了自太古代以来地球演化所产生的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和种类丰富的岩浆活动地质遗迹,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汇“峰、林、潭、瀑”于一地,集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历史人文于一体。层峦叠翠、雾海流云、林海苍茫、鸟语花香,生态环境优良,历史文化厚重,科普价值极高。

大别山主峰所以称作白马尖据说和佛教有关,佛教传入中国后,东汉年间,汉明帝刘庄为铭记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到中国传播佛教,在洛阳兴建了白马寺,也称为佛教中国第一古刹,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通常寺庙的选址不是在山上就是在海边,以表达僧人远离尘市、养心修行的精神追求,因内陆人口远多于海边,所以依山而建的寺庙要远远多于临海而建的,久而久之人们也习惯地认为寺庙是应该建在山上的,从而也有了所谓"山无寺则无名,寺无山则不灵"之说。

由于白马寺所建的地方是由汉明帝所定,且是中华第一佛寺,并未遵循依山而建的常规,因此白马寺建成后印度高僧只好设想在中华大地的南方找一座山,作为理想中和白马寺想依而建的山,虽山寺分处二地,但由于佛法无边,只要取同名虽遥相顾盼但实为依山而建,这样更有利于在中华大地上弘扬佛法。

印度高僧认为,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长江,因此如果白马寺建在黄河流域,白马山理应在长江流域,于是印度高僧以金瓶掣签方式甑选与白马寺的同名山,掣签的结果是此山就应该位于白马寺东南方、山呈东南往西北走势对着白马寺方向,按此选山的标准,唯有长江淮河分水岭的大别山符合,于是命名大别山主峰为白马尖,其所以称为尖而不是山,一者是因为大别山已经为山,而它的最高峰再称为山有大小高低不合理之不顺,如称作峰则因山峰之称呼太多少未免俗套而于白马寺不配,此外为了表达佛教对造物的苍天的膜拜,用尖则更为贴切,因此就取名为白马尖,从此以后就有了"北有白马寺,南有白马尖"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