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
May 14, 2021

中国最为封闭的建筑,闽地寻楼记

依山傍海的福建,是大连康辉旅行社的一条经典旅游线路,是中国最早被“洋风”吹拂的地区之一,却又因中国最为封闭的建筑——土楼,而被世界熟知。去福建旅游,土楼是必去的一个旅游景点,至今,这些被洋人惊叹为天降飞碟般的建筑依然散落在闽地山间,不少已经沦为接待游客的“茶叶铺”,还有不少虽无人问津,却依然独守阵地,自成一派。当然,它们并不在令人瞩目的闽西,从沿海的漳泉二州向内陆稍稍深入一些,便可觅见它们的踪影。

从泉州鲤城区出发,我本打算去安溪拜会大名鼎鼎的铁观音发源地,就在离西坪车站不远的南岩山腰上,铁观音的祖先——一颗有些凋零的母树被包围在一圈石牌坊内。5月正逢茶季,各家的手工作坊正忙着炒茶,浓郁的香气萦绕着整个山头。在这里,话过三句就必然被邀坐喝茶,也就是这样我打听到了“土楼鼻祖”的下落。十多公里的山路没有班车,老茶农招呼了个年轻人开摩托带我去,但他看起来一头雾水对那个地方也毫无概念。不过,我还是坚定要走这一趟,因为电子地图上找不到这个“映宝楼”。

我们一路打听来到这座庞大的方形土楼面前,这个九零后“土著”和我一样激动得不停拍照。和大多数飞碟土楼不同,映宝楼四四方方,也正是因为这种样式,它被认作是闽西土楼的原型。夯土墙和木结构屋顶依然完好,内部木制楼阁已经坍塌得令人担忧,但在中央的主厅,一位老人却正悠闲地噄着茶,厅内供满了先人的牌位,聊起土楼,老伯一脸自豪。祖上王氏曾经是安溪一带有名的茶商,这座土楼便是靠茶叶发家致富后所建,内部的雕花窗在当时已经属于精雕细琢。不过,和所有土楼的命运一样,如今后人大多移居海外,老人独自守着这个曾经保护族人的堡垒,“从清朝到现在,300多年了,到我塌了它也不会塌。”老伯还是一脸自豪。

嫁接土楼的桥上书屋

桥上书屋是此行的重头戏,这个神奇的建筑深藏在一个不知名的山村里,架于一条湍急的小溪之上。它看起来像是从东京复制黏贴过来的,有着日系建筑特有的简洁线条,现代化的双层复合型建筑,上层是教室,下方用钢索悬吊着一座轻盈的折线形钢桥。搁在这里却也毫无违和感,和青葱的山野相得益彰。

它曾被英国《卫报》评为世界八大环保建筑之一,也曾获得世界著名的“阿迦汗建筑奖”。每年都有不少建筑爱好者和设计师慕名而来。

桥上书屋更大的亮点在于它嫁接起了两座土楼,在溪水的两岸,一座名叫到凤楼,另一座叫中庆楼。两座土楼外形完好,内部基本废弃,迈步进入空无一人的庞大内厅,略带阴森的气氛甚至让人浑身紧张。

其实,“桥上书屋”的创意就是来自一个从小在土楼里长大的建筑师,他带着他的清华导师来到了这个无人问津的下石乡,共同策划建起了这个跨越时空的设计。书屋前卫的造型与两边摇摇欲坠的土楼形成的鲜明的对比,同时这里也是一个援建希望小学的公益项目,虽然它现在和土楼一样空空如也。

世界上最大的土楼

进入大溪镇,弯弯折折的一路都有“世界第一土楼”的手写标语指路,带你来到这个占地34450平方米的庄上大楼。据说这个数字的确构成了目前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土楼,但即便如此,却没有给庄上大楼带来多少游客。始建于清代的大楼现在已经破损得相当严重,这里曾是天地会首领叶冲汉的祖居地,也是叶姓客家人聚居之所,现在自然已经是空城一座,进入其封闭的夯土墙,我简直不敢相信——它的中心竟然是一座将近10米高的山丘!

爬上山顶,外围的轮廓才得以清晰呈现,它的外形并不规则,东南北三面为直线,西面则呈弧形,类似一个马蹄形,作为方形土楼,却四角抹圆,内部的民居有单元式也有通廊式。与其说是土楼,这里俨然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庄上城”。我试着绕着它的“城墙”走,感受一下它的庞大,途中好几次都怀疑自己走岔了道,直到回到正门,才放下心来,看了下时间,足足花了半个小时。

误打误撞的锦江楼

去往六鳌的中途,锦东村边有这么一块路牌——“锦江楼,请向内2公里”,手写的。冲着这份自信的邀请,我打算一探究竟,而当见到实物时,真是感到相当生气了——“广告”如此简陋,而锦江楼又一个那么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