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
May 12, 2021

海天佛国——普陀十二景

普陀以山兼海之胜,风光独特,四时景变,晨昏物异。也是大连康辉旅行社主要的游客目的地。其风景点数以百计,可谓风光无限。如其他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一样,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

明代文学家屠隆有咏“普陀十二景”诗:梅湾春晓、茶山夙雾、古洞潮音、龟潭寒碧、大门清梵、千步金沙、莲洋午渡、香炉翠霭、洛迦灯火、静室茶烟、磐陀晓日、钵盂鸿灏。

清代裘班所编的《普陀山志》载十二景为:短姑圣迹、佛指名山、两洞潮音、千步金沙、华顶云涛、梅岑仙井、朝阳涌日、磐陀夕照、法华灵洞、光照雪霁、宝塔闻钟、莲池夜月。

莲洋午渡

莲洋就是莲花洋,处舟山本岛勺普陀山之间,北接黄大洋,南为普沈水道。洋以日本人欲迎观音像回国,海牛铁莲花阻渡的传说得名。  

短姑圣迹

进了佛国山门,往东南约3ho米处,便是短姑道头。此地旧时原为海滩,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有些石上镌有“短姑古迹”等字样,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

梅湾春晓

海湾春晓指的是普陀山的早春景色,普陀山也称梅岑,因西的山湾为梅湾,又呼作前湾。据传此地多野梅,庵、篷僧众又多好养梅。怡性。每当早春季节,春回人地,避山野梅,香满山谷,青山绿树,衬映着点点红斑,煞是一番美景,曾被人誉之为“海上罗浮”。

磐陀夕照

“磐陀夕照”说的是磐陀石一带的傍晚景色,磐陀石相传是观音大上说法处,石上有“磐陀石’(候继高书)“大土说法处”、“金刚宝石”、“西天”、“天下第一石”等题刻。

在磐陀石身上怀有不少典故和有趣的事情,据说《西游记》的西天便在此处,《红楼梦》中“通灵宝玉”又和这里的“金刚宝石”形意酷似,因而近代有许多电视、电影剧在这里拍摄外景。更有不少朝山的妇女登此石时,拿着自带的金属钱板在石上磨光,带回家去佩挂在儿孙身上,藉以“壮胆”“祛灾”。

莲池夜月

“莲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地在普济寺山门前,也称“放生池”、”莲花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后植莲花,即称“莲花池”。

法华灵洞

在几宝岭东天门下。出洪筏房左拐登小径拾级而上,过古草茅篷(现为民房),便是普陀十二胜景之一的”法华灵洞’。

游普陀山不可忽略法华洞的奇特景观。前人认为即使选景,法华也属佳境,如明洪陈赋诗云:“游山须选峰,峰峰必造极。试问何处佳,法华最奇特。”

古洞潮声

潮音洞在岛东南紫竹林庵前,不肯去观音院下人海处。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

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若遇大风大,浪花飞溅,浪沫直冲“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叹为奇观。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藉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清时,如此“舍身”现象愈演愈烈,于是定海县令缨燧在岸上建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

朝阳涌日

朝阳洞也是听潮音的好去处。朝阳洞上原有朝阳庵,据书载,身处此庵,浪涛轰呜其下,如千百种乐交响迭奏,别有情趣。作家王鲁彦夫妇曾偕郁达夫在原朝阳庵中下榻,写了一篇散文,曰《听潮的故事),把这里的潮音作了如下的描绘:“……如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象千军马浑战起来……”

千步金沙

千步金沙习称千步沙,在普陀山的东部海岸,南起几室岭北,东北至望海亭。普陀山东侧的一条循山道路名“玉堂街”,街右沿海即为千步沙,南面过朝阳们为百步沙。千步沙长门70余米,因其长度近千步而得名。

光熙雪霁

光熙峰在佛顶山东南,一名“莲石花”、又名“石屋”。从远处望去,翠绿丛中,峰石耸秀,似莲花,如白雪积峰。

光熙峰的雪景,是不大容易见到的,但普陀是佛家圣地,佛门弟子常来常往,或常住静修.就有缘赏识普陀山的“雪霁’风光。

茶山夙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