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在施秉的午餐感觉被宰的感觉,要了一只当地土鸡,没问价钱,结果一斤30元,有4.8斤重,一只鸡就150元,全当给贫困地区献爱心了。吃完饭继续前行前往第二个目的的枫香寨,全程有60多公里,当过了一个特大桥时,我们突然发现桥下似乎很美,就叫司机停车,一看都哇的叫出来,原来是一个大峡谷,问司机叫什么,司机也说不知道,只知道下面的河流叫江凯河,我们一个MM就命名为江凯大峡谷,绝对是一个玩蹦极的好地方。深有300多米,悬崖峭壁,绿草从中,河流在下流过,只能用震撼形容。
经过30分钟到了黄平县境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宏伟的民族建筑,一看飘扬着国旗就知道是县政府,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修建怎么漂亮的政府这也是中国特色。在车上我们都说以后不给贵州捐款了。到枫香寨一路景色不错,房屋、梯田、河流交错其中。到了重安镇,就叫司机多开3公里到著名的三朝桥,司机杨师傅说这里游人罕至,你们真会找。到了三朝桥觉得没有白来,这里可以说是一个桥梁博物馆,三朝桥是一组建于不同朝代的桥梁建筑群,一座是建于一九九六年的现代化钢筋混凝土公路桥,跨度全长60米,宽10米;一座是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石墩钢梁结构木质板面公路桥,跨度30米,宽5米,由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另一座是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的古道铁索桥,这座古老的铁索桥是由十九条巨型铁环扣锁而成的铁链连贯江两岸而成,跨度36.5米,宽4米,距江面9米,形若气势壮观的飞虹,尽头是一个小巧的观音庙。198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座不同朝代的桥平行横贯于重安江面,相距不足10米,相互映衬,它展示了人类在不断的进步,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历史在不断的前进,也显示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由于,一直下雨山洪爆发,使原本碧绿的重安江水变得浑黄,远处半山腰的间歇瀑布飞流直下,很是壮观。
游完三朝桥就奔今天的一个重要目的的枫香寨出发。为什么一定要去枫香寨呢?这里介绍一下:
枫香寨位于贵州黄平县城东南30公里重兴乡。距重安江10公里,有公路直达。是革家人聚居村寨中最大的一个自然村寨,全寨有600多户、2000多人,是革家最大的寨子,都靠种地为生。这个群落因人口少,装束别致,风俗习惯独特而著称,它就是革家人。革家聚族而居,多为一姓一寨。有廖、罗、李、王、杨、兰、吴、高等20个姓氏,枫香寨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支。由于地处偏远,人数众多,这里的革家风情自然也就最为浓厚。尤其是这里的蜡染、刺绣图案,内容意味深长,可以通过它来了解革家的文化与历史。
在枫香寨,古色古香的木结构房屋鳞次栉比,杉木、秀竹遍布房前屋后,郁郁葱葱的枫香树几乎与革家的历史一样古老,成了革家人繁衍生息的见证,枫香寨由此而得名。枫香寨近600多户,以廖为族姓,是一个革家大家族。寨内水井遍布,用青石或鹅卵石铺垫的路面整洁平坦,四通八达。每户屋前均置有石条凳,是革家人休憩纳凉和刺绣挑花的好场所。革家人(亻革,音 gě,字库中无),中国贵州的一个少数民族族群,他们没有文字,自称是上古传说中的射日英雄羿的后代,是一个有待识别的民族,政府现在暂时将其归为苗族的一支,但,他们却拥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
原本想10公里的山路很快就到了,谁知进入后才发现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连续翻越了6、7个山头,都是碎石路、烂泥路,有的坡度很大,车开不上去,我们就都下车,司机加足马力往上冲,我们就在后面徒步前进,越走越是大山的腹地,更加凶险的盘山路,只有一辆车宽。按照GPS导航地图显示只有5公里,但是越走越感到不安,怎么还不到呀,走了将近40分钟才见到一个行人,一问说走路10分钟就到了,但是又开了15分钟还是没到,心里更加不安,终于在拐过一个山后见到一个村庄,心中大喜以为到了,谁知一问说多面才是,但是往前一开我们的心凉了,山体塌方,把整条小路都掩埋。
眼看还有一公里的路,近在眼前就是过不去,心急如焚,经过打听还有一条路要翻越一座山,此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在深山里面如果天黑了将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决定放弃徒步和绕行进村的计划,返回,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只能用长焦拍一张枫香寨的照片。
我们这次来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少数民族的贫困儿童带点文具,在返回的路上,正在遇到一群放学的孩子,就把车停在路边直接发放到他们手里。村子里的大人们看见我们在发放文具就围上来说:“谢谢你们了”。看着大山里的孩子们为了上学要翻几座大山感到酸痛,中国的教育真是可悲。